“钙片没少吃,还有像摸高跳训练器、伸展床、长高贴这些能买的我都买了,还是没见我娃长个儿。”市民曾女士为孩子的身高问题很是发愁。记者向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科副主任、儿童内分泌专科主任朱顺叶了解门诊情况。据她介绍,暑假以来平均每天有100多名家长来咨询孩子生长发育问题。
热卖背后多为家长过度焦虑
【资料图】
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输入曾女士购买的长高“神器”产品名称,发现它们的销量都比较高,有的月销量能达到1万多件。在产品的提问区里,还有些未购买的家长咨询已购买的家长“究竟有没有用”?后者回答是“不知道,当是买个心理安慰吧”。
“作为医生,我能理解家长们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,但也不能太过焦虑了。”朱顺叶表示,家长认为的孩子“矮小”未必就是医学概念上的“矮小”。从近期门诊情况看,其实真正有身高问题的孩子只占少数。
她指出,孩子到底矮不矮,不能靠主观判断,而需准确测量身高、动态监测,并与正常参考范围进行对比。每个年龄段都有其身高参考标准,因身高受遗传、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,同年龄、同性别的孩子身高不完全相同,但只要在身高的正常参考范围内即为正常的。矮身材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、同年龄、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(-2SD)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。家长们可以对照由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制定的0-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相关数值表,来判断孩子身高是否达标。
“一般来说,如果观察到孩子每年长高不到5厘米、长期坐在班级第一排、比同龄甚至低龄孩子明显矮半个头、长时间不需要买大的衣服和鞋袜等,就要提高对孩子生长发育的关注了,建议尽快去医院儿童专科咨询。”朱顺叶说。
孩子个子矮,有没有可能是“晚长”?
有一部分家长抱有“二十三蹿一蹿”的观念,认为孩子小时候矮点没关系,晚点长个子可能还会长得更高。
“这种认知也是不科学的,我们在门诊也遇到过不少。有的家长认为自己孩子是晚长就没有及时看医生、采取措施,等拖了一段时间再来看,孩子的骨骺已经闭合了,非常可惜。其实,发现孩子明显矮了就应该及时看医生,如果医生说有90%可能性是晚长,那你再回家等也是心里踏实的。”
朱顺叶介绍,所谓的“晚长”,医学上是指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,这样的孩子11岁、12岁前身高正常或略偏矮。当其他同龄人进入青春期身高突增时,这部分孩子因青春期延迟而显得身材矮小,而且家族中也常有类似的晚长情况。
如果孩子骨龄落后于实际年龄2岁且生长激素水平正常,则有可能为体质性青春期发育延迟,需继续随访观察。但如果骨龄与年龄相匹配,则提示孩子可能不属于“晚长”。而且考虑到现在社会的经济水平与二三十年前有巨大差距,父母的身高不一定能准确地代表了遗传水平。如果孩子的身高较同龄人落后较多,应由专业医生作出判断是否属于“晚长”,切不可只是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