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知道武康大楼是谁设计的吗?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武康路的原名叫什么?
在上海,有3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,分别是哪些?
这个建筑上的四个电影明星分别是谁?
……
老上海们对上海了解吗?
15日,在武康大楼的网红打卡点,出现了一个平均年龄超过75岁的高龄老年团,10位家住长宁区天山街道,平时活动不会出小区的老人们,一起来了一次“徐汇半日游”,边讨论着跟上海海派建筑有关的种种问题,边一个个打卡网红景点。
徐汇“半日游”,老上海重新认识上海“1924年,很多城市连电都没有,我们这栋大厦已经出现了电梯。”
这次带着老年团逐一打卡海派建筑的是上海“建筑可阅读”宣传大使周培元教授,当他从武康大楼的历史讲起,老人们顿时对各个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
从武康大楼-原意大利驻沪领事馆-黄兴旧居-老房子艺术中心-湖南别墅,这条城市建筑阅读的经典路线,走两步就能看到不同风格的城市建筑,老年团的爷叔阿姨们都重新认识了曾经走过很多遍的武康路。
你们看,这里墙面是拉毛、瓦片是半圆形的、有拱门拱窗、绿色的砖,凡是有这几种特点的建筑,都是典型的西班牙风格的建筑。
这栋楼其实是一栋比较漂亮的“城堡”,你们看,阳台有个很大的罗马柱,窗户上的装饰也很特别,这栋建筑就是巴洛克风格。
老人们边走边记,“这才走了一条街,已经是有3种不一样的风格啦~”
甚至连建筑旁的植物都能重新认识——
你们知道这棵像挂着一串串挂坠的树叫什么?它其实是适合长在水边的枫杨,这棵树出现在这里,是因为这条街原本其实是条河。
“你知道这棵树学名叫什么?”当老人们异口同声说“法国梧桐”的时候,周培元说,“其实你们都错了,法国梧桐其实是二球悬铃木,原名叫‘伦敦梧桐’!”
武康路的原名叫做福开森路,它是为了方便人们去交通大学上班而特地开辟的一条路。
听完周培元的介绍后,一位以前在这带居住的阿姨兴奋地说,“对对,我之前住在这周边,听人说这里原来叫福开森路!”
在海派建筑间行走的一路上,阿姨们或是唤醒了以往的记忆,或是重新认识了熟知已久的建筑。
“我们真的很想出去走走!”步行将近2个小时,家住长宁区的10位老人,非常难得地完成了武康路半日游,记者看到,天气有些炎热,几位老人已经稍显疲惫,但当身边的志愿者问要不要坐下休息,他们还是说“我想继续往前走走看看”。
为了保证老人们的安全,上海万宏养老服务集团派志愿者,一对一或一对二搀扶着老人,及时报告老人的身体状况,顺便还当起了老人们的专属摄影师。
老人们则是非常激动——因为好久没出门了!
作为长宁区民政局组织的“悦伴湾”建筑可阅读人文行走之长宁区首场活动,从5月初发出预告后,天山路街道办事处就收到了老年人非常积极的报名,“他们真的很想出门走走”,街道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今天的活动比原本计划的时间提前了大约半个小时,因为“老人们很激动,想早点出发来武康路走走”。
老人们特地拿着明信片来盖章“打卡”由于身体不便,严阿姨说他们夫妻俩十年没出门旅游,这次从长宁跨区到徐汇,对他们来说算是一次短途旅游了。
来武康路,我们盼了很久了。
我对武康大楼的印象还停留在周边全是电线的样子,这次也跟年轻人一样,在最经典的打卡地拍照。
石叔叔是这些老人中身体素质比较好的,他说,其实平时是给日照中心老人们上心理课的,和大家都是朋友,这次一听说有这个活动,非常激动,立马提出要报名——因为他从小就是在这里长大,后来搬家,已经有十几年没回来过了!
这次,石叔叔故地重游,一直非常兴奋地和导游周培元讨论他认识当中的武康路,临走前,记者问他这次故地重游的感受,石叔叔的兴奋劲仍在,“我从小在武康路长大,一直觉得对这里很熟悉,没想到今天关于这里的很多问题都答不上来,我这个老上海也重新认识上海了。”
“第一次带着这么多老人在网红打卡点,很感动”“带这么多年龄这么大的老人来看建筑,这还是第一次。”周培元说,在他众多的行走介绍城市建筑的过程中,这次经历很特殊,和他原本预想的不同的是,老人们都兴趣满满,充满好奇心。
他们当中有些人是小时候住在这里的,有些是本身就对上海的历史了解和感兴趣的,当我问到一些问题时,他们积极地和我讨论,非常热情,这个过程就能看出他们对上海的感情。
研究上海城市建筑多年中,周培元说,他也看到近些年出现了长椅、扶手、无障碍……这些适老化的设计,也是希望老年人能在城市漫步的过程中能有更好的体验。
关怀老年人,不仅仅是从硬件上,也要照顾他们的心理。今天看到老人和年轻人一起在武康大楼前打卡拍照,很感动,上海的海派建筑、网红景点,不应该只有年轻人、游客,还应该有这些非常渴望来此打卡的老年人。
据了解,建筑可阅读人文行走活动将会继续在长宁区的不同街道征集老年人,计划每月举行一次,带着渴望出门走走看看的老人,一起边走边了解上海建筑,更深地了解海派文化。